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百辟刀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百辟刀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百辟刀长什么样?
·其中之一柄百辟刀,长约4尺3寸6分,重达3斤6两。因刀纹酷似灵龟,取名为"灵宝"。
·第二柄刀名为"含章",长约4尺3寸3分。
·第三柄刀长4尺3寸,重约2斤9两。
百辟刀的介绍?
百辟宝刀,曹丕为魏太子时所造的刀。
魏太子丕造百辟宝刀三:其一长四尺三寸六分,重三斤六两。文似灵龟,名曰灵宝。其二采似丹霞,名曰含章。长四尺三寸三分,重三斤十两。其三锋似霜。刀身剑挟,名曰素质,长四尺三寸,重二斤九两。
三国时期一般在什么地方打造兵器?
早在西汉中期,铁制农具已普及整个神州大地,当时的神兵利器离不开钢铁。
到东汉时期,钢铁制造工艺又出现新的手法。如在“炒钢”技术的大规模运用,此法的做法,就是通过高炉加热生铁,将其温度提升到1200度时,待其快呈现融化状态时,再混入其它另外一块铁块。通过两者混合,使碳含量比较均匀分布在铁块中。
所谓神兵利器,说白了就是硬度合适,对于钢铁材质的兵器,碳含量高,硬度强但很脆,若碳含量低,就会很软,硬度又不够。好的兵器,其实就在硬和软找个平衡点。
三国时期,由于战乱频繁。兵器的功劳自然不容小觑,曹操就曾命令手下造宝刀五把,结果足足用了三年才造好。事成后,自己留两把,其余三把分别散发给三个儿子。这五把宝刀,史称“百辟刀”。
后来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丕也曾命令“国工”挑选“良金”精炼“宝器”,造成的宝剑有“飞景”、宝刀有“灵宝”、匕首有“清刚”等。
那国工所谓良金主要来自哪?
当时曹魏政权内,汝南郡、南阳郡、太原郡、中山国、弘农郡等都是重要的铁矿产区。它们早在西汉时,就是全国知名铁矿产区。
首先在汉朝中有职官“考工令”,主作兵器。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实行盐铁官营,在全国设铁官49处,冶铸兵器及农具。
到战争频繁的三国时期,吴、蜀、魏三国的统治者都非常关心兵器制造业,冶炼和锻造技术也不断提高:比如曹操早年起兵时,就曾与工匠共同打造各种刀,以便用来装备部队;后来曹魏政权打制的宝刀,名震中原。
在江南的吴地,孙权也非常重刀剑的 *** ,据后来陶弘景在《刀剑录》的描述,孙权曾在“黄武五年(226年)采武昌山铜铁作十口剑、万口刀,各长三尺九寸,刀头方,皆是南钢越炭作之,上有大吴篆字。”当时,吴国军工业的规模从中可见一斑。
至于蜀汉的诸葛亮,更是注重武器的 *** ,因而也流传着“蒲元神刀”的故事。蜀相诸葛亮曾请名匠蒲元造刀,蒲元就在斜谷地方开工。
军队中大量使用的短兵器只有刀,步兵的常见装备便是环口刀配长盾。《刀剑录》有很多关于铸刀剑的记载:孙权在黄武五年造刀一万口,刘备造刀五千口,司马炎造刀八千口……这是因为刀更适合于劈砍,且工艺没有铸剑繁琐。至于剑当时基本不算兵器了,成为文人骚客作秀的一个器件,比如曹丕所造“百辟宝剑”,不过是用来“饬以文玉,表以通犀”罢了,至于练好了好象也是门技术。
青云笑笑生的小说?
给你推荐一部。
《天行健》
书评:145万字的玄幻小说,本书讲述了作为前锋营百夫长的主角,因为立了战功,而被器重赐给了一把刀百辟刀,自此,主角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故事。本书虽然是之一人称视觉,但因为作者文笔扎实,行文流畅,所以本书代入感很强,总的来说是本非常有趣的小说。
求起凡马超终极装备?
法超:寒风甲、禁魔、天书、兵法(伤V2)、铜雀、暗玉V5、飞鞋(抽的那种,能增加全属性的)、乌龟、朱雀盾;一般战士3000血量几乎是一个CE直接秒杀,这个不解释,试试就知道。
(如果还拥有三把神器),血量没有过5000的基本秒杀,看似不可能,实际上的确很变态,不过没那么好的运气让你捡到三把神器。
战超:铁、原始、青冥、4烈、7星、回天甲、朱雀盾、圆月虹玉(用百辟刀合成的那种)、飞鞋,一个C更大威力能秒个1000多血,战超没法超猛,不过胜在持久度。
开辟的辟字可以组什么词?
辟谷、辟邪、鞭辟入里、复辟、辟谣、另辟蹊径、大辟、精辟、开辟、独辟蹊径、辟支佛、辟雍、辟易、征辟、辟头、便辟、开疆辟土、连辟公府不就、透辟、百辟刀、六通四辟、辟疆、辟芷、鸿蒙初辟、辟阳侯、辟尘、辟阖、辟地、放辟邪侈、鞭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百辟刀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百辟刀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