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封神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封神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个人射箭十几把都中是什么成语?
百发百中 · 百科
百发百中,汉语成语。拼音: bǎi fā bǎi zhòng形容射术高明, 百 不 失 一。比喻料事和打算极有 把握。
拼 音:bǎi fā bǎi zhòng
百发百中
【解释】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出处】《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示例】回见子牙,叩头在地:“丞相妙计,~。”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六回
【近义词】弹无虚发、百步穿杨、百无一失
【反义词】无的放矢、百不一存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射击技术高明,办事有把握
封神策太极剑阵攻略?
封神策太极剑阵是一种战斗阵法,以下是攻略步骤:
1. 选择合适的角色:太极剑阵需要一名队伍中的角色来担任指挥者和中心人物,该角色应具备强大的战斗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2. 组建阵容:选择其他队员来配合指挥者的战斗需求,包括坦克、输出和辅助等角色,确保整个队伍的平衡性。
3. 熟悉剑阵技巧:太极剑阵涉及到各种协作和配合技巧,队伍成员必须熟悉各自角色的技能和特点,以便在战斗中实现更佳效果。
4. 顺应战局:太极剑阵的灵活性较高,可以根据战局进行变化。如果遇到困难或者敌人急速突袭,可以进行快速的转换和应对。
5. 强化装备和技能:提升角色的装备和技能等级,以增强整个阵容的实力。这包括培养角色、升级技能和获取更好的装备等。
6. 培养团队默契:进行团队训练,提高成员之间的默契和配合能力。可以通过副本、竞技场和公会活动等方式进行锻炼。
总结起来,封神策太极剑阵的攻略需要队伍成员间的默契配合、战术灵活变换以及角色的个人实力提升。只有在团队的合作下,才能取得更佳的战斗效果。
财神的原型是哪些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比干,范蠡,关羽,赵公明等人都在长久的历史演变中成为了财神的形象来源,有的是文财神,有的是武财神。
我今天在这里说一个山灵鬼怪变成财神的故事。在宋代之后,江南地区供奉一位财神叫五通神,而五通神不是正统意义上的财神,被明清两代朝廷批判为民间的淫祀。
五通神的来源
唐代时期,五通还是一个山中鬼怪,民众躲之不及。很多文人都在作品中刻画了五通神的可怕:
牛阿房,鬼五通,专觑捕,见西东。 柳州旧有鬼,名五通。独角五通,盖魈类也,人牲血食。
这类怪力乱神,令地方民众非常害怕,毛骨悚然。甚至,到了宋代时期,五通还是一个怪兽恶鬼的模样,根据洪迈《夷坚丁志·江南木客》中的记载:
大江之南地多山,而俗禨鬼,其神怪甚佹异,浙江东曰独脚五通。
然而,自南宋末年开始,五通就成了一个财神,万家供奉,还修建了五通神庙,香火鼎盛。
五通神的乖张性格
五通能够被底层民众认可,在于商品经济和城市生活的多元化,人口急剧流动,赚钱的人往往大起大落,工作不稳定,而这个五通神的性格多变乖张,据说是:
之一,老百姓苟能祀我,赋予财产,当使君毕世巨富、能使人乍富,一夜成名。
第二,如果不虔诚,就会剥夺财富,把所积之钱,飞走四出,数里之内,咸有所获,让人倾家荡产。
何以解忧,唯有暴富,老百姓都想发财,五通却有让人暴富的功能,因此非常流行。就像投资理财,进军股市一样,风险与收益并存,赚钱与赔钱都是随机的。
五通的乖张多变,和赚钱不易很类似,当然就被老百姓感同身受了,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也多有记载。
结语
在宋代之后,江南的基层民众向往有规律的经济波动,希望长久发财,五通神就应运而生。相比而言,那些正统的财神都是人,正襟危坐,不喜不忧,而五通神却是一个鬼怪,性格多变无常,自然就颇有几分意思。
总之,五通是古代的老百姓寄托了一个虚拟的想象和美好愿望,希望可以暴富,也希望可以长久稳定,其实是很有智慧的。
秦右史,原创通俗历史,专注民间文化。
众所周知,中国文化长期以来都是以天人合一、三教合一为特点的。而中国的民众对待宗教神祇的态度也极为宽容,有人戏称为“逢庙烧香,见神磕头”。不过要说起中国广大民众最喜爱的神灵,非财神爷莫属。
众所周知,关帝爷是影响力更大的财神,不过关圣并非唯一的财神。有人以关圣人为武财神,范蠡为文财神。有的说法则是有武财神关帝爷、赵公明,文财神比干、范蠡,中财神王亥。更有的人说有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和中路共九位财神。如此众多的财神形象当然不是空穴来风,我们接下来就以时间为序,看看这些财神爷有着怎样的历史原型。
商人始祖王亥像
从时间上来看,中国最早的财神是中路财神王亥。王亥是夏朝时期商丘人,是商部族的领袖,商国第七任君主。传说中他“服牛乘马”,用牛车载着货物在各部族之间从事商业往来,开创了商业贸易的先河,扩充了商部族的实力。因此后世把从事交换贸易活动的人统称为“商人”,也衍生出了“商品”、“商业”等说法。可以说,王亥是中国商业的鼻祖,是地位更高的中路财神。
文财神一般是比干和范蠡合称,前者以“无心”而不偏不倚闻名,后者则以富甲天下名垂青史。历史上比干受托孤辅佐商纣王。据传说,比干正直刚强,犯颜强谏,导致商纣王大怒,命人剖开比干胸膛,取出了比干之心。比干得到姜子牙的灵丹妙药,仍然活了下来。因为其没心,就不会偏心,不偏不倚,童叟无欺,故而成为了后世商人的楷模,成为了文财神。
范蠡原本是春秋时期越国重臣,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并献策让越国献出美女西施郑旦以消磨吴王心志。范蠡与文种共同辅佐越王勾践励精图治,最终攻灭吴国,实现了称霸大业。范蠡随即急流勇退,北上到“天下之中”的山东定陶,经营商业。传说范蠡曾受计然七策,用五策即辅佐越王称霸,又用计然策经商,积聚万金,富甲天下,被称为“陶朱公”,后人尊之为“商圣”。
端木赐,字子贡
与范蠡类似的是孔子的弟子子贡。子贡是颜回和子路之后,对孔子最重要,也最得孔子喜爱的学生。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在孔子流亡卫国时被收为学生。子贡以善贾闻名,“亿(臆)则屡中”,办事能力强,能说会道,擅长交际,多次帮助孔子,资助了孔子的周游列国。
关圣像
文财神之外就是武财神关圣人和赵公明,不过武财神的出现比较晚。武财神关帝的历史原型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名将关羽,叱咤风云、战功赫赫,被后世人称为忠义无双、勇贯千秋,是中国历史文化中忠义、勇猛的化身。关圣人本身是山西人,又具备忠贞、勇武和义薄云天等品质,这些身份和品质是其封神的基础。在晋商、道教和 *** 的三方推动之下,关羽便从一位武将升格成为地位尊崇的武圣人、超越了特定区域而被全国人民接受的武财神。
“赵公元帅”像
另一位北路武财神赵公明的名气也不小,其在道教神系中的地位尤其高。赵公明的传说最早见于晋朝。传说赵公明本名朗,字公明,是一位经商奇才,极重信用,民众称为“赵公元帅”。在演义小说《封神榜》中,赵公明被封神,其掌管的四名小神招宝、纳珍、招财和利市均和财富有关,于是“赵公元帅”便成为脍炙人口的武财神。
参考文献
《论语》
《史记》
《三国志》
策的形近字是什么?
刺、枣。
策读音:cè
意思:名词 马鞭。《左传.文公十三年》:「乃行绕朝赠之以策。」《文选.贾谊.过秦论》:「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名词 拐扙。《淮南子.墬形》:「夸父弃其策,是为邓林。」《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铃铃。」
刺、枣。
枣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会意字。枣树是一种落叶乔木,特点是树枝有直立或钩状刺。所以金文的字形呈多刺状;小篆则用两个“束”(ci,即“刺”字)构成,更为明显。简化字下面的“束”用两点代替。“枣”字简体版的楷书从《说文》演变而来。
唐朝宦官是怎么一步步变得权利大到可以废立皇帝的?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宦官因何接触到权力;二是宦官通过何种途径干预权力运行。关于之一个问题,已有朋友作了详细的回答,即由于安史之乱的爆发,导致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破坏,藩镇、党争等出现,进而皇帝对臣子产生怀疑,最后转而亲近宦官,导致宦官掌权的现象出现,以至于掌握了对皇帝的生杀大权。第二个问题,我想详细地介绍一下。《唐语林》曾说“宦官内外,悉谓之使”,这份史料讲出了宦官是通过“使”这一职务实现的。陈仲安先生对此进一步作出阐述,认为地方军政系统,财政系统、宦官充任的使职三类系统。仲亚东对此作了进一步研究,比如之一类有教坊使,内园使等;第二类有琼林,大库盈使等;第三类有闲厩使,飞龙使。正是通过这些职务,宦官掌握了权力,进而侵夺原本属于皇帝的权力,从而造成唐代中后期的宦官干政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陈力:《浅论唐代宦官专政》;
2.仲亚东:《唐代宦官诸使研究》。
一提到权宦,我们总会想到明朝,毕竟诞生了王振、刘瑾、魏忠贤等大太监,事实上唐朝中后期的宦官之祸,比起明朝来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李辅国、俱文珍、王守澄、仇士良、田令孜等宦官,他们不仅专权横行、无恶不作,甚至明朝宦官做不到的逼宫弑帝他们也是手到擒来,那么唐朝的宦官是如何一步步崛起的呢?两次大事件起到了关键性影响。
事件一:安史之乱,宦官开始掌握朝政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标志着大唐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爆发,叛军直逼长安之际,唐玄宗仓皇出逃,而太子李亨则在宦官李辅国的辅佐下在后方安抚百姓,并在马嵬驿配合禁军将领陈玄礼发动兵变,此后辅佐太子李亨北上灵武。
△唐肃宗李亨
天宝十五年(756年),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唐肃宗本就生性懦弱,因见李辅国忠心拥戴,便视其为左右臂,赐名“护国”,后又改名“辅国”,将军政大事全部委托于他。
重回长安之后,李辅国已经是大权在握,天下大事几乎全部取决于李辅国,朝臣奏事必须先经过李辅国,官员升降也需要经过李辅国,朝臣想见皇帝更是需要经过李辅国,就连皇帝的诏书也需要李辅国署名才能施行,大权在握的李辅国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之一位宦官宰相,更是被人以“五郎”尊之,而当时的宰相李揆甚至称李辅国为“五父”。
△李辅国
后来,唐肃宗病重期间,权力欲极重的李辅国和张皇后因为立储之事发生矛盾,结果李辅国战胜张皇后,拥立唐代宗李豫登基为帝。然而唐代宗早已对李辅国干政不满,虽然表面尊其为“尚父”,暗中却一步步瓦解李辅国的势力,最终在宦官程元振的帮助下将其杀死。
△程元振
安史之乱后,皇帝不再信任朝臣,身为皇帝身边近侍的宦官却越来越受宠信,从而得以逐渐干预朝政,甚至在皇帝的允许下掌管兵符,从而权力大涨。李辅国虽然死了,但程元振却得以取而代之,成为了又一个权宦。
事件二:奉天之难,宦官开始执掌禁军
安史之乱后,黄河下游节度使各自拥兵自重,唐德宗继位之后,意图改善这一局面。建中二年( 781年)正月,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去世,其子李惟岳向朝廷请求继承父亲节度使之位,魏博节度使田悦也代为之请,却被德宗所拒,于是李惟岳和田悦便联合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等起兵反唐。
△唐德宗
面对反叛,德宗命幽州留守朱滔、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等率兵平乱,起初唐中央的军队处于上风。李正己不久后去世,其子李纳亦请袭父位,结果再度被德宗拒绝,李纳便接着造反。然而叛军接连战败,最终只剩魏博节度使田悦还在抵抗。
建中四年(783年)正月,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发动叛乱,进攻襄城,德宗派哥舒曜讨伐,未果。于是唐德宗又调泾源兵前去解围,然而由于当时泾原节度使朱泚因其弟朱滔谋反而被软禁于京城,泾源兵路过长安因赏赐不公,于是挟持新任节度使姚令言哗变,并猛攻长安,史称泾原之变。
△霍仙鸣
遭遇兵变的唐德宗带着皇妃、太子、诸王等仓皇出逃,由咸阳到奉天,护驾的只有宦官霍仙鸣及窦文场。李怀光后来跟朱泚决裂,逃往河中,朱泚陷入孤立,唐大军进逼长安。朱泚和姚令言向西奔逃,抵达彭原的西城屯(今甘肃省镇原县东)途中被部下梁庭芬、韩旻等杀死。其余党源休、李子平奔凤翔,被李楚琳斩杀,德宗这才得以重返长安。
此事过后,唐德宗再也不敢相信那些大臣,反而对这些长期陪伴自己的宦官信任有加。窦文场、霍仙鸣因护驾有功,事后被加封神策中尉。虽然之前宦官经过皇帝同意也可以执掌兵权,然而此事之后,宦官执掌禁军则成为了定制。
军权在手的宦官顿时权势滔天,掌握有军政大权的宦官们,在此后的大型政治事件中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发展到最后,他们不仅掌控着京城的安危,甚至足以凭借军权掌握皇帝的生死。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宦官立皇帝是有的而且很多,甚至先帝的遗诏他们也可以不认或另行矫诏。所以宰相夏侯孜有一句话:内大臣选个皇帝,我们外大臣尊奉他就是了。
但是宦官立皇帝要的是矫诏,那就要表现得好像是先帝的遗愿一样,比如传位某皇子、因皇子年幼传位某皇弟某皇叔,不可能矫诏说先帝放着儿子弟弟叔叔不传却传位给本家远亲甚至隔壁老王更不可能传位给大宦官本人。
宦官可以废皇帝吗?唐顺宗那次,主力是 *** ,不是宦官,不然夺门之变曹吉祥是主力吗,能代表明朝宦官的力量足以换皇帝吗?我没见哪个皇帝身强体健活蹦乱跳的却被宦官心情不好说废就废了,除了一例即刘季述废唐昭宗,但很快败亡了。杀皇帝的几伙宦官王守澄、陈弘志、刘克明等也都没好下场。
宦官有能力操纵新君人选当然是因为掌握了神策军。唐德宗遭遇泾原兵变后大呼被文官坑惨,他任命的主管神策军的文官白志贞还有朝中宰相卢杞、关播都是大坑,宦官却雪中送炭,于是他索性让宦官掌军了,反正比坑货文官靠谱。唐朝末年唐昭宗杀了担任枢密使的宦官,宰相崔胤就提出宰相掌神策军,但神策军将领们不同意,于是还得提拔其他宦官来管神策军。
曾有人建议,任由老宦官退休,不补新宦官,不就解决问题了吗?但没了宦官,原本由宦官做的事还得有人做,还得有人顶缺。
再说甘露之变,很难说文宗知情参与了。好好的上朝突然就出变故了,李训一伙拿着兵器已经把一些太监砍死在地上了,若你是文宗你在现场,你是信杀气腾腾的李训还是信手无寸铁的太监?后来仇士良是杀了四宰相二王一妃,但京兆尹薛元赏一介书生敢杀神策军将和他叫板,昭义节度使刘从谏藏匿甘露之变涉案官员家属还上书指摘仇士良,唐文宗也可以自己任命宰相郑覃、李石及其他耿直的宦官刘弘逸、薛季稜,不需要问仇士良的意见。唐文宗自伤自己受制于家奴如同汉献帝,仇士良却远不及曹操。汉献帝敢说曹操是家奴吗?仇士良对文宗提拔的宰相李石不满,也只是搞暗杀,还未遂。甘露之变后,宦官继续举行取悦皇帝的娱乐活动;武宗登基后很快很果断赶走了仇士良,仇士良临退教育小辈们一定要让皇帝多玩、不勤政,也没教育他们要威压皇帝,因为即使唐朝宦官的生存之道也在于顺从依附皇帝而不是威压皇帝。后来宣宗各种反武宗之道而行,贬了薛元赏,武宗收回来的神策军权又被交给宦官了。
皇帝和宦官如果配合得好,至少权力可以被维持在他们这个小圈子里,如果宦官能帮皇帝揽权,皇帝也就明白大权没旁落到权臣或军阀家去。
高力士,是唐朝“太监界”的之一位网红。
他出版的自传《如何将皇帝伺候舒服》成为皇宫里的畅销出版书籍,被徒子徒孙们奉为经典。在这本书里他详细列举了几点:
急皇帝之所急:如果皇帝想要什么,那就要竭尽全力去做,哪怕是儿媳妇;
想皇帝所未想:要善于发现身边的可疑事情,保护皇帝的权利;
做皇帝所未做:如果有威胁到皇帝的东西,哪怕他还没有发现,就必须先除掉威胁。
据高力士说,如果做到这几点,基本就能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那时候就会有很多人来求你,皇帝也会很信任你。
网红嘛,总是一波又一波的换。在安史之乱快要平定的时候,唐玄宗也即将退出历史舞台,高力士嘛,呵呵哒。
这时候“太监界”的带头大哥,是李辅国。
这是个不寻常的人物。在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他充分学习了前辈高力士的畅销书,并且活学活用——建议太子李亨称帝。
李亨在灵武称帝后,为了奖赏李辅国的功劳,就封他为元帅府行军司马。这时候的李辅国,开始掌握兵权,成功成为“太监界”的大V。
在唐肃宗快要去见列祖列宗的时候,李辅国的小宇宙又爆发了。他阻止了张皇后该立太子的企图,保全太子李豫的地位。等到新皇帝登基,再一次受到奖赏——被册封为司空兼中书令。
李辅国成功转型——出将入相,成为“太监界”最炙手可热的明星。
太监,成为大唐最有前途的职业,甚至连《大唐日报》都做了连载报道。当大唐的吃瓜群众以为太监已经够红了,可事实告诉他们——没有最红,只有更红。
783年,“泾原兵变”爆发。手握兵马的骄兵悍将堂而皇之的攻入长安,而唐德宗身边的禁军不是逃跑,就是参与叛乱。
唐德宗那颗脆弱的小心脏,受到了一万吨的伤害。
等到了安全的地方,他发现最可以依靠的竟然是太监窦文场、霍仙鸣和他们的100多个小弟。唐德宗对他们说:“求抱抱,求安慰。”太监们抱着皇帝:“摸摸头,宝宝不哭。”
有了这份交情,事情就好办了。
784年,唐德宗御驾回銮。当吃了顿安稳饭,就立刻把神策军分为左右两厢,窦文场、霍仙鸣为监神策军左、右厢兵马使。
从此以后,神策军一直掌握在太监手里。
枪杆子里出政权。
有了军队在手,太监就不再是大V了,而是大V的投资人,真正成为了呼风唤雨的风流人物。
你说太监不是男人,不能风流?那你就太狭隘了。他们虽然身体是缺陷的,但心里却一直要一个梦:“想去嵩山少林学武功,做最强壮的男人。”
掌握了禁军,就掌握了长安。
太监开始了他们的表演:
帮助唐宪宗逼迫父亲退位,又被他晚年的暴脾气整的受不了,落的“爆死。”
当代“太监界”投资人王守澄拥立了唐穆宗;
刘克明杀死了唐敬宗;
王守澄、梁守谦又率领神策军入宫,杀死刘克明,拥立了唐文宗。
唐文宗当上了CEO,想干掉投资人。
他从大唐的基层干部中,选择了郑注、李训作为心腹,栽培他们做了正部级干部。而且,他们建了一个群,经常在群里聊一些不为人知的话题。
这一天,唐文宗在群里发了一段话:“我们干掉太监,我来当投资人,你们来当CEO。约吗?”
郑注、李训统一回复:“约。”
835年11月21日,大将军韩约奏报:“院子里的石榴树上有甘露,这可是吉兆啊。”唐文宗命令宰相们先去看看,可是宰相们回来说:“这恐怕不是甘露,而是洗脚水啊。”
什么,你们敢骗朕?
神策军左右护军中尉仇士良、鱼志弘,带领宦官去察看。
这哥俩想,去就去吧,看看到底是哪个龟孙子的洗脚水。
没想到,快到那个院子的时候,仇士良发现韩约面色惊慌,还有士兵埋伏在里面。好家伙,你们居然敢害老子,那就别怪老子不客气。
投资人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仇士良带着他的小弟们,回到朝堂挟持唐文宗回到卧室,立刻派遣神策军500人上朝堂杀人。
“逢人即杀,死者六七百人。接着关闭宫城各门搜捕,又杀千余人。朝列几乎为之一空。”
从此以后,国家政事由宦官专权,朝中宰相只是行文书之职而已。宦官气势凌人,威胁天子,藐视宰相,欺凌朝臣有如草芥。
这种状况,直到唐朝灭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封神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封神策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