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四虎影视在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四虎影视在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战斗英雄杨子荣是如何牺牲的?
《智取威虎山》让我们认识了杨子荣这样一个智勇双全的孤胆英雄,他不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他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而关于他的故事也是真实的、可信的。那么,历史上的杨子荣到底是如何牺牲的呢?
杨子荣,原名杨宗贵,山东牟平县人。在参加革命后,他更名为杨子荣,这也导致后来我们在寻找他的家人的时候,大费周章。在抗战后,他随部队进入东北,改编到了牡丹江军区。当时,杨子荣所在的部队的首要任务就是肃清当地的土匪。杨子荣与自己的战友们在歼灭了大股土匪后,组建了侦查小分队,深入虎穴,消灭残匪。其中,最为精彩的要属1947年2月6日,杨子荣只身打入虎穴,里应外合,活捉了土匪头子座山雕。后来,他的故事被改编成了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和小说、电影《林海雪原》。
历史上的杨子荣并没有在活捉座山雕的战斗中牺牲了,而是牺牲在了十几天后的另一场剿匪战斗中。在座山雕这股土匪被消灭后,在牡丹江地区还有郑三炮这股土匪没有消灭。1947年2月22日,杨子荣得到了土匪郑三炮在闹枝沟一带活动的可靠情报。于是,他带着侦查班去侦查消灭这股土匪。
22日当晚,他们在一个打皮子的老人的窝棚休息。由于杨子荣带领的侦查小分队走得太急了,没有带擦枪油。后来,打皮子的老人提出可以用野猪油擦枪。23日天刚亮,杨子荣他们经过急行军,找到了土匪郑三炮藏匿的窝棚。杨子荣带头冲向了窝棚,其他战士紧随其后,他一脚将门踹开,大喊:“不许动!举起手来!”随即屋内传来拉枪栓的声音,杨子荣立即扣动匣子枪的扳机就打。
可是没有想到,枪竟然没有打响,再打一枪也没有响,但此时窝棚中土匪的枪响了,杨子荣首当其冲,胸部连中三枪,倒在门口,血流满地,想要说话,但没有等说出来就停止了呼吸。随后,愤怒的战士们冲上来,机枪、步枪、手榴弹一股脑的招呼,7名匪徒五死一伤一逃。
1947年2月23日,杨子荣不幸牺牲,时年31岁。如果不是枪没有打响,杨子荣很有可能就不会牺牲了,真是令人惋惜呀!
战斗英雄杨子荣是著名军人作家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里的主角,后来拍成了电影,还改编成了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使得杨子荣的光辉形象家喻户晓,这是根据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东北民主联军牡丹江军区第二团在深山老林剿匪的真人真事塑造的英雄形象,大家可能只知道杨子荣智取威虎山,活捉座山雕,却对英雄是如何牺牲的知之甚少,今天就来谈谈杨子荣是如何牺牲的。
活捉座山雕
杨子荣原名杨宗贵,1917年出生于山东省牟平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45年9月,杨子荣参加八路军,任胶东军区海军支队第5中队炊事班炊事员,同年10月随部队开赴东北,被编入牡丹江军区第二团第七连,1946年1月加入中国 *** 。
由于在战斗中表现突出,杨子荣荣立特等功,并被团里评为战斗英雄,调到团部任侦察班班长,后来又升任侦察排排长。
1947年1月下旬,团部得到匪首“座山雕”在海林县境内活动的线索,东北民主联军进驻牡丹江地区后,对这股土匪进行了多次围剿,消灭了大部分的顽固分子,包括“座山雕”在内的二三十个土匪仍在逃。
得知“座山雕”的准确消息后,杨子荣自告奋勇,带领五名战士化装成土匪吴三虎的残部前去侦察,并打入匪穴。
2月7日,经过多方的寻找,终于在一个隐秘的山洞里发现了“座山雕”等人的踪迹,并一举将“座山雕”及其联络部长刘兆成、秘书官李义堂等25个土匪全部活捉,创造了剿匪战斗中以少胜多的模范战例,为此,团里给杨子荣记了三等功。
剿灭土匪郑三炮时壮烈牺牲
随着“座山雕”等土匪的覆灭,黑龙江牡丹江地区大部分土匪被消灭,但仍有部分逃跑的残匪尚待肃清,1947年2月22日,也就是活捉“座山雕”后半个月,牡丹江军区二团得到土匪郑三炮在闹枝沟一带活动的可靠情报,团里便决定由杨子荣带两个侦察班和一个机枪班以小分队方式,采取边侦察边战斗的方式歼灭残匪。
(红圈内为杨子荣)
二团副政委曲波(长篇小说《林海雪原》的作者)认为这个宁死不降的土匪郑三炮不容易对付,便向军区请示要求亲自参战指挥,随小分队和杨子荣一起进山,军区领导批准了曲波的请求,军区侦察科长罗江为了学习杨子荣的侦察经验,还派了褚光彩两个侦查员同行。
曲波同杨子荣研究了作战方案,认为白天小分队行动在明处,土匪在暗处,部队行动目标大,根据以往打土匪的作战经验,决定夜里行动。
于是,曲波立即率杨子荣等30余人赶到闹枝沟,因天色已晚,他们落脚到一位打猎老人的窝棚里休息,在烤火休息时,战士们开始检查枪支,作战斗前的准备,由于小分队行军走得急,忘了带檫枪油,打猎老人便提出可以用野猪油檫枪。
杨子荣根据情报和老人的指点判定了土匪活动的大致方向和地点,经过雪中急行军,23日天刚放亮时,他们在一个山坡上根据脚印找到了土匪藏匿的窝棚,这时土匪郑三炮在窝棚里似乎听到点动静,便叫土匪马连德出外查看,马连德没有发现什么情况就回窝棚了。
说时迟那时快,杨子荣带头冲向窝棚,小分队战士孙大德、魏成友紧随其后,一脚将门踹开,大喊:“不许动,举起手来。”屋内传来土匪拉枪栓的声音,杨子荣立即扣动匣子枪扳机就打,可是没想到枪没有打响,再打一枪也没有响,紧跟上去的孙大德的苏联转盘枪也没有打响。
这时窝棚里匪徒的枪响了,杨子荣胸部连中三枪,晃了晃就倒在门旁,血流满身,杨子荣想要说话,但没等说出来就停止了呼吸。战友们非常悲痛,所以的机枪步枪一齐向窝棚里开火,魏成友爬上了我顶,顺着烟囱扔进去了五颗手榴弹,七名土匪,五死一伤一逃
由于当时的气温达到零下四十多度,枪栓都冻住了,无法射击,错失了机会,而壮烈牺牲,这次战斗是牡丹江军区二团在海林的最后一次战斗,也是我军在牡丹江地区剿匪的最后一次战斗。
杨子荣牺牲后,军区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曲波及部队营级以上的干部为杨子荣抬棺,葬在海林东山脚下,杨子荣生前所在的排也被命名为“杨子荣侦察排”。
其中的一个凶手在潜逃二十年后被抓,判了八年
开枪打死杨子荣的土匪名叫孟同春,住在离杨子荣牺牲的地方约20公里的羊脸沟屯(今海林市柴河镇阳光村),孟同春开枪打死杨子荣后夺门儿逃,战士们朝他开了枪,他的帽子上、棉裤上都中了枪,命大躲过了一劫,他逃到牡丹江躲藏了一年,后又回到了阳光村。
直到1969年,孟同春才被抓获,他主动坦白交代了杀害杨子荣的全过程,杨子荣身中三弹,但孟同春只承认开了一枪,其他土匪谁打的另两枪,因都已被炸死,也就无法考证,后因孟同春认罪态度较好,被判刑八年,出狱后定为历史反革命分子,接受群众的监督教育,1989年5月,孟同春病死在其侄女家,终年80岁。
一部《林海雪原》,将许多人物形象都跃然纸上,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了世人面前。尤其是,“小白鸽”、“蝴蝶迷”、“座山雕”、“小炉匠”等形象更加让人印象深刻。不过,最让人推崇和称赞的,还得是主人公杨子荣。
虽然,文学作品中的杨子荣形象经过了艺术的加工和提炼,但他却是作者曲波根据真实的人物和经历所创作的,并非完全虚构。接下来,我们一起回顾历史,还原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杨子荣。
杨子荣(1917年——1947年),山东牟平县嵎岬河村人,原名杨宗贵,多次立功受奖并被评为“侦察英雄”、“战斗模范”等。因为进山剿匪而牺牲,年仅31岁,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杨子荣的父亲名叫杨世恩,是一个泥瓦匠,长年在外奔波劳碌。母亲宋学芝是一个颇有见地的农村妇女,在家省吃俭用供杨子荣读书识字。
1929年,实在无资读书的杨子荣开始背井离乡,跟着父亲在外打工,扛大包、锯木头、放木排、当船工等苦力通通都干过。苦难的生活反而磨炼了他的意志,也坚定了他革命的决心。
1945年8月,杨子荣参加了八路军,不久就参加了解放老家牟平城的战斗。之后,他被编入了胶东支队牡丹江二团进行剿匪,因为作战英勇而加入了中国 *** 。不过,一心想要冲锋杀敌的杨子荣,却被阴差阳错地分配到了炊事班。
1946年3月,在一次激烈的剿匪中,二团的一名班长牺牲,指导员火线提拔杨子荣为 *** 班长继续完成剿匪任务。当时, *** 包围了一个名叫杏树沟的匪窝,里面盘踞着数百人的土匪,凭借坚固的工事负隅顽抗,而且还有全村的百姓作为人质。
为了避免对百姓造成误伤,我军只能选择围而不歼,双方陷入了僵持。此时,刚刚成为班长的杨子荣不顾个人安危,一边挥舞着手中的白毛巾,一边向村子里走了进去。
刚进去后,土匪就用枪顶住了他的脑袋,杨子荣却坦然自若地表示:“弟兄们,我是为了你们能活命才能冒死进来的。若不投降,外面的十几门大炮很快就要开火了……”。
杨子荣还知道,这里的土匪本来并不是一家,相互之间也有戒心,只是为了共同对抗 *** 才被迫结盟。于是,他开始分化瓦解他们,挑唆两个匪首“许大虎”和“郭连长”内讧,导致结盟彻底解体,只得各自向 *** 投降。
于是,杨子荣单枪匹马说服400多名土匪缴械投降,除了300多支长短枪外,还有重机枪4挺、轻机枪6挺、平射炮2门、迫击炮1门和掷弹筒8具,其余弹药和物资不计。一时间,杨子荣简直神了,他的英勇事迹迅速传遍了整个牡丹江地区,成了著名的战斗英雄并被提为侦查排长。
经过了一年多的剿匪,大股的土匪和 *** 残余已经消灭殆尽,只剩下了一些零星的小股土匪。其中,有一个被人称为“座山雕”的土匪最凶残,也最难对付。
“座山雕”的本名叫张乐山,15岁就在东北地区落草为寇,之后一步步混成了匪首,还有了自己的队伍。此后,他历经清 *** 、北洋 *** 和伪满 *** 三个时期,一直都没有被剿灭,日本投降后还被 *** 招安,任命为东北先遣军第二纵队第二支队司令。
此前,在 *** 强大的攻势下,“座山雕”的主力已经或死或逃,仅有几十个亲信跟随他隐藏在深山老林里。即便如此,他还不消停,继续为祸一方,恐吓海林镇农会准备衣物和粮食,否则杀光全村。
对于这种罪大恶极的土匪, *** 决心彻底清剿。不过,因为山高林密,因为地势险要, *** 出动大部队并不能真正展开作战,而且极有可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因此,团里决定由杨子荣带领几名侦察员,假扮成其他逃命的土匪去进山搜集情报。
1947年1月底,杨子荣带领几名侦查员向密林深处进发,一连转了好几天才在一个叫蛤蟆塘的地方找到一处木棚。里面有十几个像是伐木工,但他敏锐判断出他们就是隐藏的土匪,于是就用手势和黑话试探他们,表明自己也是落难的土匪。
果然,其中一个就是“座山雕”的眼线,他答应带杨子荣上山前去投靠。跟着对方走了几十里山路,杨子荣被安置在了一处木棚子等候消息。结果,这个土匪一走就是两天,差点儿没把杨子荣饿死。
等到土匪返回时,质问他为何不去就近的夹皮沟去抢夺吃食?杨子荣一听就明白了,原来这是土匪在有意试探他,于是把自己涂黑后就出发了,假装抢回了十几斤荞麦面和一只母鸡。
就这样,杨子荣等五人跟着两个土匪,继续向密林深处行进,终于看到了一个小窝棚。他们乘机控制了几个放哨的土匪,然后一脚踹开木门,拿下了一个70多岁的山羊胡子老头,此人就是匪首座山雕。
消息传出,当地的老百姓全都沸腾了,《东北日报》更是以“战斗模范杨子荣等活捉匪首座山雕”为题,进行了大篇幅的详细报道。
不久后,杨子荣继续进行清剿土匪的任务,在与丁焕章和郑三炮等土匪遭遇后,他因为枪栓撞针上冻而没有打响,被土匪击中胸部而牺牲。
新中国成立后,杨子荣的英雄事迹屡屡被人提及。在那场大运动期间,文艺工作者把他的事迹编成了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很快就深入了国人的心中。尤其是,那句“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更是成了他的标志。
牺牲同年,东北军区司令部为表彰杨子荣的卓越功绩,特授予了他“特级侦察英雄”的称号。建国后,山东牟平当地 *** 为他修建了英雄纪念碑和纪念馆,以缅怀这位英勇的革命烈士。@文史不假
当我们享受美好时光时,不应该忘记革命先烈,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杨子荣就是千万先烈中的一个。
想必大家都看过《智取威虎山》吧?到后来还拍了电视连续剧《林海雪原》,说的就是战斗英雄杨子荣剿匪的故事。
最精彩的桥段莫过于杨子荣打虎上山。杨子荣乔装打扮成土匪,取得匪首座山雕的信任,最后和战友们里应外合,把盘踞在威虎山上的 *** 残匪余孽一网打尽。
杨子荣和战友们押着土匪下山就算结束了,真实的杨子荣后来怎样了?
杨子荣原名杨宗贵,生于民国六年一户贫苦家庭,山东牟平县人,也就是今烟台市牟平区城南嵎峡河村人。
杨子荣的父亲是一个泥瓦匠,有一年山东闹饥荒,父亲就带着一家人闯关东到东北谋生,最后在今辽宁丹东扎下了根。
在民国乱世,老百姓生存不易,从懂事起到20岁,杨子荣的人生几乎是在山东和东北来回切换中渡过的。
为了填饱肚子,杨子荣不停关内关外来回奔波。期间他在巢丝厂上过班儿,在码头搬过木头,扛过大包,到鸭绿江边儿放过木排,当过船工,可说是吃尽了苦,受尽了难,杨子荣恨透了万恶的旧社会。
1945年8月,曙光降临到了苦难的中国,28岁的杨子荣参加了八路军解放牟平县城的战斗。当时他还是一个预备役民兵,次年,他报名参加了八路军。随后被编入胶东海军支队。
经过短暂的新兵训练,两个月后,他所在的部队接到上级新的指示,开赴东北地区进行剿匪。
部队很快来到了牡丹江,由于杨子荣有东北生活经历,被军首长选拔为剿匪小分队成员。
小分队成员个个身怀绝技,一共有30人,队员装备很特殊,腰胯双枪,身着便衣,行动自由,小分队很快进入状态,开始寻找土匪的踪迹。
经过踩点和多次的侦查,小分队觉得时机成熟了,一举端掉了海林镇地主武装孙江司令部,当时东北地主武装和土匪沆瀣一气欺压百姓。
海林镇更大的匪患被连根拔起,由于杨子荣表现勇敢,被评为了团战斗模范。
接下来小分队一鼓作气,捣毁了多处盘踞地方的大股势力土匪,解放东北势不可挡。面对这种局势,残余的小股土匪流窜进了深山老林中,凭借地势优势负隅顽抗。
除恶务尽,消灭残匪刻不容缓,鉴于杨子荣作战勇敢,上级命杨子荣担任小分队的队长。
重任在肩,杨子荣不负众望,他发挥出了熟悉东北,以及了解土匪生活习性的优势,率领小飞队先后生擒了许家四虎,消灭了土匪九彪,表彰大会上被授予侦察英雄。
《智取威虎山》中活捉座山雕的故事,只是杨子荣战斗经历的一个片段。
座山雕原名张乐山,今山东潍坊人。张乐山闯关东到了牡丹江,15岁进山当了土匪,18岁便当上了匪首,有50多年的土匪生涯,因在家中排行老三,手下称其为三爷。
解放战争时期,张乐山接受 *** 的委任,盘踞在威虎山为祸百姓。当时杨子荣为了消灭座山雕,带着6位小飞队成员进山剿匪。
京剧《打虎上山》就是根据杨子荣真实经历改变而成的,这部戏成了革命红色经典。
经过一番斗智斗勇,杨子荣最终和战友里应外合活捉了座山雕,迎着黎明前的曙光,杨子荣押着座山雕和土匪下山了,剧情到此结束了。
真实历史情况是,杨子荣并没有下山,而是带着几个战士继续追击顽匪邓三炮和丁焕章,这二人成了漏网之鱼。
经过半个月的跟踪追击,杨子荣在“奶头山”发现了郑三炮和丁焕章二人,与此同时郑三炮和丁焕章也发现了杨子荣等人。
双方同时拉开了枪栓,但就在这关键时刻,杨子荣的枪,由于天气太冷冻住了枪栓,怎么也拉不动,郑三炮和丁焕章的枪同时响了,杨子荣倒在了血泊中。
这时小分队战士的枪声也响了,郑三炮和丁焕章当场被打死了。战斗英雄杨子荣永远地闭上了双眼,他为新中国的建立,献出了年仅30岁的生命。
在军分区追悼杨子荣大会上,军首长宣布将杨子荣生前所在的排命名为“杨子荣侦察排”,随后在墓志碑上题写了:为建立独立民主而奋斗的烈士千古。
1970年7月,为了纪念杨子荣,海林市建了杨子荣烈士陵园,杨子荣烈士陵园位于海林市区东山之巅,杨子荣墓碑高3.1米,象征着英雄牺牲时的年龄31岁。
2009年9月10日,杨子荣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英雄不死,浩气长存。
有一个梗不知道有没有人听过?是说东北军的,说东北军在冬季打仗之前之一件事不是查点装备,而是憋尿。为什么要憋尿呢?因为东北的天气太冷,上了战场之后,零下三十四度的室外气温,直接能把枪栓冻住!任你力气再大,也拉不开……怎么办呢?直接滋一泡热尿上去,冻住的枪栓就化开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梗而已,诸君千万别当真。真要是滋炮尿到枪栓上,零下三十四度的气温,一会儿就全冻上了,搞不好冻得更死!这个梗主要是为了说明冬季的东北太冷,连步枪的枪栓都能给冻住,位于东北最北的黑龙江自然更加如此。杨子荣烈士当年打虎上山的威虎山在哪里?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代管的县级海林市!离清朝的流放重犯的“人间地狱”——宁古塔不远,都在同一个县!那里的冬季有多冷,不言而喻……
不管是前面提到的那个梗是真还是假,有一点却是真实的,那就是东北的冬季冷得能把枪栓冻住!这一点不仅是奉军、东北军,当年东北野战军、四野的部队也同样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不光是步枪,手枪如果不贴身存放,枪机也可能会被冻住。而杨子荣烈士的牺牲,恰恰就是因为东北冬季极其的恶劣天气。
在剿灭了“座山雕”匪帮之后,杨子荣烈士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等着享清福”,而是立即投入到了追击匪首丁焕章、郑三炮的战斗之中。就在与敌人狭路相逢之时,杨子荣烈士毫不畏惧、果断地举枪向敌人开火!奈何,东北三四十度的严寒冻住了杨子荣烈士配枪的枪机,直接导致了枪支无法激发……最后,杨子荣烈士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之下,牺牲在了新中国成立的两年之前——1947年,年仅三十岁!如果不是东北冬季的极度严寒,杨子荣烈士或许就不会牺牲,他必定还会续写孤胆英雄的传奇人生,为党、为祖国和人民立下更多、更大的功勋!而这一切,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年辽沈战役和东北剿匪的胜利有多么来之不易。
杨子荣烈士生平
杨子荣,原名杨宗贵、字子荣,山东牟平人,民国六年(1917年)生。早年间曾前往东北“闯关东”谋生,后因日籍矿主迫害中国劳工而逃亡、返回了关内老家。1945年,刚刚返回山东老家仅两年的杨宗贵参加了八路军。因为年龄偏大,刚刚参军的杨宗贵被组织上“照顾”、安排到了炊事班工作。不久之后,杨宗贵随部开赴黑龙江牡丹江地区剿匪。
因为有过“闯关东”的经历、又接触过东北地区的三教九流,而且还懂东北“绺子”的黑话,杨宗贵很快便在剿匪战斗中崭露头角。也正是在这个时期里,杨宗贵一直使用自己的表字子荣作为名字。以至于,后来人人都知道杨子荣,却不知道杨子荣就是杨宗贵。1946年3月,杨子荣带领一个班的战士逼降了400余土匪,一战成名并受到所在部队的嘉奖。后来,杨子荣又带着几名战士深入林海雪原、化装侦察,为大部队摸清了敌情。1947年2月,杨子荣只身打入敌人内部,与大部队里应外合、一举剿灭了被 *** 招安的匪首“座山雕”所部!就在剿灭“座山雕”匪帮的当月23日,杨子荣因枪机被严寒冻住、导致枪支无法激发,牺牲在了追击匪首丁焕章、郑三炮的途中,年仅三十岁。
因为在东北期间,杨宗贵一直使用杨子荣这个名字,以至于连杨子荣所在部队的许多领导都不知道杨宗贵这个名字,这其中就包括小说《林海雪原》的作者、杨子荣曾经的领导、203的原型曲波。虽然杨子荣成了战斗英雄,后来还成了家喻户晓、打虎上山的孤胆英雄,但是杨宗贵的家属等来的确只有一张“失踪军人通知书”。因为信息不畅,杨宗贵这个名字被其所在部队错当成了另外一个人,因为“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杨宗贵最终被认定为了“失踪军人”,家属可享受烈属待遇。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美国的一个艺术代表团访华。其团长詹姆斯在观看了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之后,被杨子荣的英雄事迹所折服,向中国接待方提出想见一见这位佐罗般的孤胆英雄或者他家人的想法。这下可难倒了接待方,全国人民都知道杨子荣,可杨子荣到底是哪里人?彼时还真没人知道……于是,一场寻找英雄杨子荣的行动拉开了序幕。
▲小说《林海雪原》作者兼203原型曲波同志
经过多方查找,山东牟平籍失踪军人杨宗贵进入了众人的视野。奈何,没有影像资料对照,根本无人能够确认杨子荣就是杨宗贵。就在这个时候,曲波无意中发现了一张杨子荣当年立功受奖时所拍的集体照。经杨宗贵的同乡及健在亲属辨认,照片中的杨子荣正是杨宗贵!自此,孤胆英雄杨子荣的身份才最终大白于天下,他就是山东牟平籍失踪军人杨宗贵。
▲杨子荣(宗贵)烈士唯一存世的照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四虎影视在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四虎影视在线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