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这就是三国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这就是三国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湖北省赤壁市就是三国赤壁之战的赤壁吗?
是的,湖北省赤壁市就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之战发生的地方。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进攻东吴,但在赤壁遭到刘备和孙权联军的猛烈抵抗,最终以曹操大败而告终。赤壁之战被后世称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成为文学和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赤壁市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以及推动旅游业发展,将其命名为赤壁市。
三国都是那三个国家?
三国指魏蜀吴三个国家。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三国指的是曹魏、蜀汉、东吴。
曹魏的皇帝是曹丕,蜀汉由刘备建立,东吴由孙权称帝。“三国鼎立”当时说的就是这三国,三国的存在时间是220年-280年,也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在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形成三国鼎立的雏型。
三国分别是魏、蜀、吴三国,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魏国(220年12月11日—266年2月8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
蜀汉(221年5月15日 —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简称“蜀”,亦称“刘蜀”、“季汉”。263年为魏所灭。
吴国(229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在三国东部,故也称东吴。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266年2月8日,魏国权臣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帝位,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结束,晋朝时代开始。280年,晋灭东吴,统一全国。至此,三家归晋。
三国指的是曹魏、蜀汉、东吴,而且三国从正式形成到鼎足之势维持了有四十余年之久。据悉,208年发生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66年2月8日,魏国权臣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帝位,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结束。280年,晋灭东吴,统一全国。至此,三家归晋。
蜀汉 曹魏 东吴
但是三国都是输家。
公元263年邓艾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邓艾率先进入成都,灭亡蜀汉。
公元265年(魏咸熙二年)司马炎为相国、晋王 ,同年十二月代魏称帝 ,建立晋。
公元280年西晋六路并进,灭亡东吴,三国归晋。
公元280年,率先攻入建业(今江苏南京),活捉吴主孙皓,最终完成三国归晋。
历史上的三国,真的叫,魏国,蜀国,吴国吗?
曹操是魏公,后来晋为魏王,当时他对外宣称代表的是汉天子,而不是魏国。
孙权做过会籍太守,徐州牧,荆州牧,自称吴主,这个吴主在被封为吴王之前,都不是官方认证的。
刘备是荆州牧兼益州牧。
但是当他们各自称帝的时候就不一样的,他们都各自认为自己才是“天下”的统治者,而不是任何人的臣属。所以我们现在笼统的说的魏蜀吴国的概念,准确的说在他们是王的时候才叫国,而称帝之后其实是”魏蜀吴朝“,就和唐朝宋朝之类一样的,只不过在同一时期同时存在了三个朝代。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最终天下三分,三国鼎立。后人常言之:魏蜀吴,但其实这是一个误传。实际上三国正式的称号分别是:魏、汉、吴。
那么为什么后人习惯用魏蜀吴来称呼东汉末年的三国?
其实也很好理解,无论是大汉王朝的开创者汉高祖刘邦、还是王莽篡汉之后,重新复国的汉光武帝刘秀,以及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之后,刘备在蜀中建立的政权,乃至于位于东汉西汉之间的刘玄创立的政权——其国号都是汉。而后人为了更好的区分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汉王朝,因此分别称其为西汉、东汉、蜀汉、玄汉。
公元220年春,曹操去世,曹丕继承其父亲曹操之魏王大位,以丞相之职继续领政。半年多后,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颁布禅让诏书,曹丕假意三辞以后登上皇位,建立魏国。随后封汉献帝刘协为山阳公。
刘备在蜀中得知此事后,义愤填膺,想起自己大半生功业未竟,未能实现诛杀曹贼光复汉室的梦想,就眼见着大汉王朝四百多年基业化为泡影,于是在蜀中登基为帝,国号自然依旧是汉。刘备死后谥号昭烈皇帝,庙号汉烈祖!
至于孙权和其建立的吴国,想必大家已经很熟悉了,此处不表!
因此三国时期并不存在蜀国,只有魏吴汉三国,而为了与历史上其他时期各汉政权区分开来。因而一般称蜀汉。当然很多人也直接称其为蜀国。其实都是后人所为。
很显然,不是。
三国是中国自汉末乱世到三分归一的一段时期。这段时期,因《三国演义》的渲染,成为最为知名一的段历史。
三国历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三国,自220年曹丕篡汉建魏始,至265年魏禅晋止。
广义三国,则从184年黄巾之乱起,至280年晋灭吴结束。
三国各自的国家,正式叫法分别是:魏、汉、吴。
后世史学家则分别称:曹魏、蜀汉、孙吴。
这涉及一个自称和他称的问题。其中,自称是一个朝代的正式名字,他称则是后人为曲别与他朝对说朝代的称呼。
一、曹魏
曹魏(213年—265年),是三国时期割据北方的一个政权,也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
三国魏,后世多称曹魏。而由于之后南北朝的鲜卑魏被称为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
曹魏的建立,分三个阶段:魏公国、魏王国、魏帝国。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魏封魏公。“置丞相以下群卿百寮,皆如汉初诸侯之制”。同年在邺建社稷、宗庙,置尚书、侍中、六卿等职。这是魏公国时期。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进封魏王,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仍都邺。此为魏王国。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 *** 后,汉献帝将皇位禅给曹丕,国号魏,改元延康。“定都洛阳,以谯为先人本国,许昌为汉之所居,长安为西京之遗迹,邺为王业之本基,号五都也。”此为魏帝国。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
二、蜀汉
蜀汉(219年—263年),三国时期鼎立西南川蜀的一个政权。
因历史上有多个称为汉的政权,故史家以地域在川蜀称其为蜀汉,简称蜀,亦称刘蜀。又因西汉、东汉,将之称为季汉。
蜀汉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
蜀汉政权严格来说,也有王国和帝国两个阶段。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中取得胜利,并于当年七月设坛祭天,自称汉中王,都成都。
章武之年(221年),刘备正式称帝,都仍在成都。
后主炎兴元年(263年),魏军攻破成都,刘禅投降,蜀汉亡。
三、东吴
东吴(222年—280年),三国时在中国东南建立的割据政权。
史学界以姓氏称之为孙吴。又由于与曹魏、蜀汉鼎足而立,统治地区在江东,所以又称东吴。
延康二年(221年),魏文帝封孙权为吴王。孙权虽称臣于魏,但自建年号黄武。是为名义上的吴王国。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旋即迁都建邺。甘露元年(265年)孙皓又迁都武昌,宝鼎二年(267年)还都建邺。
吴天纪四年(280年),为晋所灭。
东吴是三国当中国祚最长的政权。东吴的灭亡标志着晋王朝的统一。
提起风云激荡的三国,我们都知道那段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峥嵘历史。
也都耳熟能详是魏、蜀、吴三方相掐。
因此三国就是魏蜀吴三国,貌似没有什么异议。
然而真实的历史还真不是这样。
公元220年,曹操的次子曹丕,做了一件他老爹做梦都想做的事情,给大汉王朝正式画上了句号,踢开了汉帝刘协,新立国号“魏”。人们为了和之后的北魏做区分,称之为“曹魏”。
所以三国中的魏是没有问题的。
公元229年,南国的孙权耐不住寂寞,也称了帝,国号“吴”,史称东吴。
因此三国中的吴也是没有问题的。
问题就出在立国最为坎坷的刘备集团。
刘备画像
就在曹丕称帝的次年,公元221年,一心恢复汉室的刘备集团,看到汉朝灭亡,赶快在蜀地高举汉朝的大旗,因此毫无疑问的以“汉”为号,显示其政权的正统性,直到公元263年蜀汉亡于阿斗之手。刘备集团一直以兴复汉室为口号,也在221年之后一直以“汉”为号。
从来没有以“蜀”为号的情况。
“蜀汉”之称是因为要区别之前的东汉、西汉。和东吴与曹魏的称法相似,表示一种区别。
因此三国应该是魏、汉、吴才对,众多的三国题材影视剧中,大大的蜀字大旗,不仅要把历史学家气出内伤,更要把刘皇叔气的拍棺材板。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将错就错的情况呢?
这要追溯到三国这段历史的正史记载者——陈寿,他在《三国志》中,以《蜀书》的名称记载蜀汉之史事。而三国其他两国的史事,则分别归于《魏书》与《吴书》。
就从这里开始,魏、蜀、吴的称呼开始出现并流传开来。
《三国志》之蜀书示例
这个错误并非陈寿之疏忽。
陈寿虽然是刘禅的臣子,但是蜀汉亡后,陈寿就成了继承曹魏的司马氏晋朝的臣下,按照修史之才传统,陈寿在纂修《三国志》之时就须以三国中的曹魏为正统,否则就等于间接否定了司马家政权的合法性。如果陈寿坚持记蜀为汉,不但《三国志》这部正史要遭毁弃,陈寿的人头也会不保。
“蜀” 这一错误称号借助正史的权威,传之四海,再加上一些三国类小说和影视作品,甚至非专业历史地图的影响,更是将这一错误深入人心。
综上所述:真正的三国应该是魏、汉、吴三国。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敬请关注熊二History。
1、魏国。曹丕篡汉后,改国号为魏。因为他是魏王,该王爵为国号。但史学界为了将其与之前出现的魏政权区分开了,史称其为曹魏。不过人家当时就是叫魏,甭管之前出现过多少个叫魏的政权,人家只认为自己是正统。
2、蜀国。这就是瞎扯了,当时人家正统的叫法是汉。自称是汉景帝之后,将自己视为正统,就算汉献帝禅位给曹丕,刘备也自觉是汉朝皇室继承人。所以刘备攻取四川建国后,继续沿用汉朝的国号为汉。为了区别之前出现的西汉和东汉,史学界将刘备创立的汉政权命名为蜀汉,因为其领土范围大多是在四川。当是,你要是听到刘备自己说我蜀国怎么怎么滴,那刘备不是傻子就是你耳朵听错了。好比,古代我们称日本人倭寇,难不成日本人还自己称自己为倭寇不成。
3、吴国。这个可以有,当是国号就是吴,因为其势力范围就是之前吴越境内。但史学家为了区分春秋战国的吴,只能称其为东吴或者孙吴。当是,孙家人只称自己为吴,绝不会说我孙吴怎样,那样会被人笑掉大牙的。
这就是三国咋玩?
玩家扮在游戏中,将演乱世豪杰的角色,招募来自于魏蜀吴群四大势力的知名英雄武将,来对抗神秘莫测的上古邪神。
玩家可通过角色的普通攻击连招,将潮水般的敌军,如砍瓜切菜一般肆意杀戮,令人酣畅淋漓!另外,英雄武将还可释放绝技,产生的炫丽画面,更会让人无不血脉喷张,惊呼过瘾。
三国有哪些阵营?
三国分为魏、蜀、吴三个阵营
这是因为三国时期的政治中心地带不断变化,由于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的不同,形成了魏、蜀、吴三国势力范围
在三国时期,曹魏是依托中原地区的实力,蜀汉则建都于成都,而东吴则以建业城为中心发展
三国时期长达数十年的战争中,三个势力以一敌二、三角互搏,形成了成都汉中、荆州南阳、洛阳许昌三点一线局面
三国时期有三个主要阵营:魏、蜀、吴
在三国时期,三个强大的诸侯王朝涌现,分别是曹魏、蜀汉和东吴
它们之间互相对峙,不断争夺领土和政治地位,形成了三个主要阵营
除了曹魏、蜀汉和东吴,三国时期还有很多其他小国家和部落,但是这些小国没有像曹魏、蜀汉和东吴那样强大,很快就被吞并了
一、陶谦/孙策——丹阳兵
丹阳在历史上就是出精勇兵士的地方,主要是指出身在丹阳(现今安徽宣城)一带的精壮兵士。其中,一种说法是丹阳兵为徐州陶谦的家底,也是其敢于叫板曹操大军的仰仗。不过,也有一种说法是丹阳兵归属于袁术,因为父亲的战死而丧失根据地的孙策,曾经招募500丹阳兵去投奔舅父吴景,然后一步一步打下江东六郡。
但是,不管是陶谦还是孙策,都不妨碍这个地区士兵的精锐。后来,吴国的丹阳太守沈莹对晋作战里面,仅仅率领500余丹阳兵,头绑青巾,只执巨锤。数次向晋军的阵地冲锋,突破晋军的坚牢防守。丹阳兵之勇令人闻风丧胆。
二、吕布/高顺——陷阵营
陷阵营建立在东汉末年禁卫骑兵的基础上,在吕布背叛丁原投靠董卓后,陷阵营也转移到董卓的控制下,当然这支军团的实际统领还是吕布的心腹——高顺。在吕布和高顺的率领下,“陷阵营”曾经击败过拥有关羽、张飞等猛将的刘备军,其战斗力可见一斑。多疑的吕布唯一信任的大将是高顺,而精锐的陷阵营则是其更大的仰仗。
三、刘备/陈到——白耳兵
刘备从“草根”到皇帝,这支近卫军——白耳兵长期保护着刘备及其家人的生命安全。关于白耳军的统帅,《三国志》等史料资料倾向于陈到,陈到一生跟随在刘备身边,身经百战,在蜀国建立后被赐封为亭侯和征西将军。等到蜀汉和东吴的夷陵之战时,陈到协助李严镇守白帝,蜀军战败时,陈到带着白耳兵冒死阻击,促使刘备可以全身而退。
四、公孙瓒——白马义从
白马义从的组建时间可能在公元179年—180年之间,其组建的原因主要是公孙瓒在和北方匈奴交战的过程中,认识到轻骑兵在抗击游牧民族中的重要性。由此,公孙瓒集中了一批擅长射箭的士兵,为他们配备清一色的白色战马。同时,这支军团的口号就是——“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由此被称呼为“白马义从”。
五、诸葛亮/王平——无当飞军
在诸葛亮征讨南中后,为了防止当地的少数民族士兵再次叛乱蜀汉。所以将数万户的南中少数民族战士集体搬迁到蜀汉境内,在这些战士的基础上组建了无当飞军,其之一任统帅是王平将军。因为过去生活在山地丛林中,无当飞军非常擅长使用弓箭,精通山地作战与防守。不过在刘禅投降前,五千左右的无当飞军为了保护主帅姜维的撤退,在最后一任指挥官张嶷的带领下奋力死战,虽然击杀了两倍数量的魏军,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全军覆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这就是三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这就是三国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